您好,欢迎您访问郑州上学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本站已经收录郑州市

98所高中 238所初中 450所小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小升初 > 如何择校

这里是一所非常值得信任的学校——艾瑞德学校

时间:2025-06-06 来源: 艾瑞德学校 作者:郑小编阅读:

     

一所安放宁静温暖书桌,编织金色童年的学校
一所带着儿童弯腰滴汗,种植一亩农田的学校
一所领儿童观日月星辰,采摘瓜果桃李的学校
一所布置体育劳动作业,践行光盘行动的学校
一所陪着儿童行走世界,去看诗和远方的学校

学校荣誉

郑州艾瑞德学校荣获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郑州市“课程改革20年成果征集”一等奖,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之一、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之一,连续四年参加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河南省首批民办教育规范提升项目学校、连续多年获得郑州市民办中小学十佳单位称号。郑州市中小学生荷球比赛U8、U10、U12组三连冠学校。2021年,十年校庆公开出版十本教育丛书。

艾瑞德学校成为《新校长》杂志“中层领导力”专辑封面学校。主题报道2万余字,并作为名校,连续6年受邀在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做18分钟主旨发言。

先后承办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劳动教育主题论坛,国家督学成尚荣、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金川、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军、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李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孙振东教授等来自全国300余名专家、学者及教育同仁跨山海,贯九州,相聚中原,共话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大计。


办学理念: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 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

校训:启蒙 博学

校风:干净 有序 读书

教师发展目标:有温度 有高度  有故事 有本事

学生成长目标:眼中有光  脸上有笑  心中有爱  脚下有力

教师观: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

学生观: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

家长观: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

专家治校

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获得第五届“明远教育奖”,入围第五届“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40人,主持获得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郑州市课程改革20年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育新闻人物,第三届河南省十大影响力校长。全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首批学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管理”研究生项目实践导师。主持的“四园联动”劳动教育被评为2020年全国基础教育40个典型案例之一,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特色案例奖。曾任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首任校长、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首任校长。2013年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在《人民教育》《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0万字。先后出版《教育的温度》《善者因之:做有故事的校长》《时间颗粒度:一位校长的60秒》《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故事的学校》,主编《儿童品读经典·唐诗卷》《印象·艾瑞德》。先后成为《江苏教育》《教师月刊》《新校长》《中小学管理》封面人物。6年多来,每天坚持写教育随笔,累计380多万字;4年多来,每天坚持为全校师生录制“校长60秒”1700多天;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2000多天。校长观:学校温暖的符号,师生成长的道具。

雁行中层

中层队伍年轻,有朝气;肯干,有思路;优秀,互相成就,彼此赋能。他们从优秀的教师中来,与老师在一起,致力于让有特长的人“长”起来,让优秀的人“秀”出来。

干部观: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与师生距离最近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他们是飞行的雁群,彼此呼唤、互相协助、共同向前。

学校推行扁平化管理,去科层化,去中心化,去副职化,让指挥战斗的人看得见炮火,把资源用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形成瑞德八部。

名师影响

艾瑞德学校始终秉持“自然生长”教育理念,聚集了一大批省内外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极强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带班风格的中青年教师,如语文学科有刘浩然、杜静、张明、毛兵、刘晓娜、项兆娴等,数学学科有王顺平、赵静、贾路平、刘磊、蒋静、于莉等,英语学科有陈琳、李丹阳、孟晓、马竞、李娜等,体音美综艺学科有吕静、杨海威、金长、刘海涛、田甜、丁怡、帖凯等,心理学科有董姣姣等,组成优秀的教师团队,且全体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20%具有研究生学历。


教师专业提升

学校一直提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政涛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贲友林、管建刚亲临我校指导学科教学工作。

教学能力发展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立足课堂,深耕细作。全校教师100%开通个人自媒体,近百篇文章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德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

学生发展

学校致力于高质量的办学追求,无论课堂学习方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成长的集体画像,还是多元评价的激励都是在助力学生发展。

自然生长课堂

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课堂学习新样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为全面实现儿童的自然生长奠基蓄能。

课程体系

学校面向未来构建九大课程体系:田园课程、劳动课程、家政课程、研学课程、主题课程、拓展课程、国际课程、故事课程和家长课程,丰富的课程是孩子成长的跑道。


 


田园课程,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田园里上课,300亩田园学校,作为未来学校的重要形态,打造有体系、可操作、实践性强的“田园课程”,将校园、田园、家园和社园“四园”联动,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2018年9月,艾瑞德学校田园课程“二十四节气——田园课程”被遴选参加了珠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2023年11月,艾瑞德学校《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场域与机制的实践建构》作为高新区唯一一家在河南展区展出的教育成果,备受关注,先后吸引众多教育同仁及嘉宾领导前来交流指导。

劳动课程,主要通过宿舍个人卫生整理、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田园一亩田打理和社区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努力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研学课程,全面勾勒出一至六年级的旅行半径。“以天地为课堂,引山水入胸膛”,用行走的足迹,书写成长的故事,通过观世界,形成世界观。

主题课程,打破学科边界,以问题导向、项目驱动,设计不同主题活动,在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合作学习。“种过一亩地,写过一本书”将是每一个年级的“必修课”。一年级“露过一次营”、二年级“穿过一条谷”、三年级“爱过一群人”、四年级“访过一座城”、五年级“看过一场剧”、六年级“攀过一座山”,这将成为艾瑞德学生六年小学生活的独特经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尽在其中,融入心中。

拓展课程,融体育、美术、音乐、综合科技四大类为一体的70门拓展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发展兴趣,发挥特长。

国际课程,包括国际研学、国际项目、国际赛事。为孩子们搭建更多的平台接触到多元的课程体验,并获得国际课程认证,同时也在课程中感知文化差异。国际研学课程会通过甄选“瑞德大使”作为交换生插班到国外优秀的小学进行学习。

故事课程,每周一国旗下,李建华校长都会为全校的师生讲一个故事,慢慢形成了有体系、有主题的“故事课程”。每天的“校长60秒”,更是学生成长珍贵的微课堂。让师生们在故事中感悟人生、遇见真理。

学生画像

我们基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爱劳动、会学习、身体强、有特长、善表达、能坚持的集体画像。

爱劳动:劳动教育课程围绕“四园”,取材生活,设置48个劳动主题,涵盖180个项目,贯穿小学六年,跨学科逐级进阶。大任务让学生成长可视化、劳动成果共享化。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

会学习: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各学科扎实基本功,“小先生”辐射面达到70%以上。鼓励每一位学生根据学习优势自主成立“学习团”,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复习、讨论和分享。

身体强: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阳光运动两小时,人人会游泳,个个会荷球。能坚持个性化健身方式,对某一项专业运动,有进一步学习兴趣。

有特长:是对六年影响一生的阶段追求,让孩子们形成会劳动、会游泳、会演讲、会写作、会旅行、会一门乐器的特长和能力。保证学生拥有一门兴趣课程,并持续坚持三年以上,在各类赛事中磨砺特长、凸显专业。

善表达:每日“课前三分钟”锻炼演讲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自信、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中英文讲故事大赛、历史演讲团、小主持人社团让表达有观点,有立场。

能坚持:主要体现在坚持读书和写作上,每一位学生入校起坚持每天写日记,毕业前每人出一本6-10万字毕业书,课外有效阅读总量不低于300万字。

评价激励

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特长被发现,让学生成长看得见。采用主题作品展、学分制、学生成长档案袋、学期素养评价手册、荣誉评价体系等多种形式,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每学期各年级根据不同学科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搭建多种“建物模型”,尝试让学生通过所学,学以致用,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学习的过程。

六驾马车

六驾马车即幼小衔接一体化、大阅读、翻转学习、绿色作业、雏鹰计划和田园课程。

幼小衔接一体化:对应科学衔接、双向衔接、长程衔接。在华东师范大学“首届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展评”中获奖,并登上《中国教育报》,省级课题《幼小衔接课程与机制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项。

大阅读:着眼于大观念、大学科、大学段、大场域。研发阅读盒子,建构系统化、全过程的阅读体系,研制“学校阅读行动纲领”和“班级阅读行动公约”,建立三学段阅读体系,为每位学生私人定制“学期阅读报告”,包含学期阅读书目、阅读总量、阅读星级评价等板块,学期结束,一人一报告,一年一进阶。省级课题《小学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成功立项。

翻转学习:积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立“学生学习团”、开展“学生60秒”、编制学生素质评价手册等。帮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意义的建构者,推动教育向更加注重个体发展、鼓励创新思维以及培养社会所需关键能力的方向迈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市级课题《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课程的实践建构》成功立项。

绿色作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重、机械化、一刀切等突出问题,本成果以学科类校本作业和跨学科主题作业为研究内容,搭建大单元、长周期、全过程的作业设计框架,呈现小而精、大而广、专而深的作业新样态。让作业成“作品”,最终实现“艾瑞德学生只做艾瑞德自己的作业”。

雏鹰计划:以“全面提升、培优拔尖”为目标。依托学校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打造“课堂+社团+竞赛”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数学分板块专题教研,双师课堂个性化辅导。项目以新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逐步设计制定目标明确、体系健全、成效显著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田园课程:项目组致力于构建以自然为师、以田园为课堂的特色课程体系。项目聚焦“自然生长教育如何滋养儿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系统开展种植、养殖、节气探究、农耕体验、艺术融合、手工创作等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学科素养、生命成长融入课程。项目已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学生实践成果集及课程主题案例,是学校“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的重要实践载体。

精彩推荐


警告:本站信息禁止任何AI大模型采集使用,如把本站做信息源请联系管理员授权。 如复制,使用,转发本站信息,请注明:来自郑州上学网:www.zzshangx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