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培是一场“教育骗局”吗?在一中初中3年后……
时间:2024-10-25 来源: 作者: T爸阅读:次
继上周五「重庆一中本部在读家长」T爸做答疑分享会后,获得群内家长的一致好评!
于是,应广大家长们的一致需求,本周四T爸再次针对低年级家长择校做出分享,不得不说,T爸简直就是行走的一中百科全书!

溪妈整理了T爸分享的文字精华版,供大家收藏保存!
升学经历
2019年秋天上岸皇冠一中,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整个初中的阶段,我们的初一是用顺利这两个词来形容,而初二呢,可以说有一点点遗憾,因为我们最终竞赛没有成功,而且也没有入选2+4,初三当然是非常辛苦的,当然最终进了一中高中的实验班,也算是得偿所愿吧。
初中三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家长一定要把维持或者改善亲子关系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否则所有的解决方法措施在孩子那里都无法实施。
大家都知道一个词叫做小初衔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不打无准备之仗。当你的孩子锁定初中的那一刻起,虽然有可能距离入学还有一年,但是初中之路其实已经开启了,这里就要讨论一个问题,是否必须要提前学习初中的知识?
其实总得来说,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适合你自己目标的需求,因为每个孩子基础是完全不一样的,起跑线不同,每个家庭的升学目标也不同,所以认清个体的实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切勿去跟风焦虑。
由于减负的要求,现在小学的知识量和难度都非常低,到初中以后就有一个台阶式的变化,相当于跳跃性的,压力从三分一下子变到了十分。有的孩子从小计算习惯,审题习惯,解题能力都比较好,到了初中就能尽快适应初中的节奏,但是有些孩子就不行,所以我们就笨鸟先飞。
我就是希望大家还是要尽早努力,因为欠下的总有一天是要还,最终我们都要去走这个选拔之路,因为学校不是培养人,学校是选拔人的,这就是中国的中学。(个人观点)
先讲讲衔接和早培的概念,很多家长可能还分不清什么叫衔接,什么叫早培。
衔接其实就是先提前预习初中的一些内容,但是早培并不是。学校对小奥学的比较好娃儿搞早培,是为数学竞赛打基础,然后数学又是为物理竞赛打基础,那只有生物和化学竞赛可以不用学数学早培。
早培的学习进度比较快,可能就两个小时学一章,上学以后一周学一章,细致程度就相差很大。所以说普通的娃,不建议早培。
如果要衔接的话,就是要自己预习,或者是去补习班衔接,实际上是带着问题去听课,而不是说去拉进度,学的一个倒懂不懂的。上岸以后的6年级不能混过,不能浪费这个时间,语文你可以加大一些课外阅读和古文的学习,英语就可以提前把初中的音标、单词量都掌握。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前准备。
当时我孩子上岸以后是去线下学习的衔接,主要是英语和数学方面。然后阅读经典,是因为一中当时有一些阅读书目的推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很有效果,同时还要平衡一定的休息和娱乐,让孩子在心理上没那么累。
当然,这是因为我们小升初的成绩并不拔尖,没有获得中学早培的资格,自行学习这些学科就是希望预热一下,适应初中的节奏,这个原则就并不是光是学一学,要提前把一些中档题目弄通弄熟练,而那些多知识点融合的难题,可以放到开学以后再去逐步解决。
初一开学以前我孩子的语数外都是有备而来的状态,因此我们也顺利的跟上七上节奏,衔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思路对我们这种资质和承压能力的娃儿是适当的,前期不必学的太精,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精力。
当时学校确实有早培,但只是对一些数学竞赛的娃,在一中本部学习。而当时我们的皇冠一中,全年级搞了一个很简短的衔接。
我记得是从7月20号到8月3号,当时学的语文,数学,物理,这是很难得的,因为物理其实初二才开这门课程,说明一中非常重视物理这个课,提前让大家学习知识。
整体来说,不管是早培还是衔接,其实也是培养孩子和学校感情的过程。
我现在都记忆非常深刻,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了乐队迎接我们。当时我孩子在皇冠一中的实验班,我们隔壁是火箭班,两个班的气氛完全不一样。
我们这边那些小孩儿就特别闹腾,而隔壁那个班就鸦雀无声。我当时就意识到,隔壁班应该是成绩不错的。然后我们数学老师在开学的时候就问孩子们,初中内容学了多少?当时就有三个娃举手说他们全部都学完了。
但这三个娃最后的升学是大相径庭,一个娃升入一中2+4,另一个跟我孩子在本部高中实验班,还有一个娃没有考上一中本部,所以说提前学完最后的效果也是相差很大的,大家不要盲目追求进度。
开学后学校做了两次摸底,也相当于一中的大考,其实是选拔数学竞赛的苗子,并不是重新分班,这个考试跟分班没有关系。
【作息时间】
早上07:25上课
中午12:05下课
下午14:20到14:40午自习
皇冠一中错峰下晚自习(校区小)
初一20:40
初二21:50
初三可以选择加一节到22:30(自愿,不强制)
这个和其他一些校区不一样,比如说名联21:00点(初一初二都是)
每周日晚上六点返校以后,都会有一个周考,语数外轮流来的大型考试,每周都有。
而一中所谓的三次大考称为月考、半期和期末(月考并不是每个月都有,只是第一次大考称为月考)当然到初三的时候月考会增加一次,总共会有四次(初一初二每学期三次大考)
开学考不计入培优,月考后开始培优,培优是按照连续两次的大考成绩来决定是否有培优资格。
培优也是动态的,当时一中皇冠是两次大考年级的前100名来分成AB班,A班的成绩肯定要好一些,比如说每天下午对语文数学进行培优(不是周末),后面到初三的时候加了物理和化学,变成周六来学。
AB班里是皇冠顶尖的学生,高中2+4和清北班里A班学生占比非常高,也就是说如果一直在留在A班的话,初升高基本都能签死约。
据我了解,一中每个校区的培优人数不一样,比如名联200个人,还囊括了凤中71中天中一些学生,ml培优是周五晚上。渝北一中初一的强基班都培优,到了初二也分AB班,一般a班是去冲二加四。初一初二可能150人左右,初三人数又增加一点变成200个人,好像周一周二周三的下午。一双是80个培优。
那么现在有个问题,学校已经帮你培优了,还需要补课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直属校的孩子,还执着于补课呢?是老师教的不好吗?或老师在学校里有保留吗?
以我们班为例,最终的一个中考成绩来说,全班都上了联招线。其实大概有二十七八个孩子升入了一中本部高中(我们还是实验班,不是皇一最好的班)其中有七个升入了高中实验班,九个升入清北班或2+4。
大家对名次的需求是很强,只要稍微提升一点点,就可能进到更好的高中班型,而且更早的签约。因为班上各名次之间的差距,可能有时候还不到一分,或者是并列的,一分就一个名次。所以说家长都希望去搏一搏,出去补个课,哪怕只要能涨几分,希望更大。
我觉得可以把整个初中当成一场长跑,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所以不要就是过度焦虑于这些分数的变化和打压孩子自信心。有问题就想办法改进,保持自己的节奏,在最后阶段爆发出自己最好的实力。
那么怎样的孩子有可能笑到最后——心态优势选手,按自己的节奏调整自己的步伐,蓄力等待超越的时机。比如我们班当时初一就有五位心态优势选手,几次大考下来上升了15到20名,其中有一个初一初二都不怎么显眼,他家长也经常就是说要向我娃学习,但最后这个娃一飞冲天,最后获得了清北班约(没学竞赛)。现在就读一中的3+3四班,已经跟我们不是一个档次了,这就是笑到最后的人。

英语:英语老师很有教学经验,始终强调反反复复,精益求精,自己要去整理错题,每天作业都要求在学校完成,下晚自习就交作业。
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回家朗诵一篇读者文章,平时也要默写字词,特别强调基础的扎实。凡是在学习班上学习提升快的都有显著特点:专注、踏实、认真、仔细。
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交流能力,善于向老师提问和多向同学请教问题,要形成讨论题的风气。所以初中学习老师的要求就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一点一点的从量变走向质变。
正常的普娃,就建议大家要按阶段来分配精力,初一把数学搞好,如果数学不好很大的概率初二的物理也不好。中考的时候,化学和物理是合堂考试,同时发两张卷子自由支配做题顺序,如果有一科考砸了,也很容易影响心态。所以应该努力形成优势学科,并树立一个信心,否则有可能学着学着没信心,就不愿意学了。

我孩子虽然最后竞赛落选,但其实我们竞赛学的还可以,只是说综合成绩差了一点。学校当时选了100个2+4,我们的综合成绩没有达到。一中为什么要选综合成绩好而不选单科特别好的怪才,奇才?
就是万一高中你要退出,由于综合是挺好的,你去改走综合,难度并不大,如果你是那种只是数学特别好,其他科目很烂,万一竞赛没走出来呢。所以一中是以综合成绩来作为入选竞赛的一个标准。
一中的竞赛叫六年一贯制,当时我们2023届没有纯竞赛班,但是有竞赛培优。2024届初一有数学竞赛,初二有物理化学生物竞赛。
一中现在的竞赛重心,往沙区名联转移。当时初一结束选的140个娃到本部夏令营进行十几天的一个学习,选这种优生来到名联组建了一个竞赛小班,叫11班。
初一开学,2025届的时候又变化了,直接组建了一个12班,大概不到30个娃,纯竞赛班。2026届班级又扩大了,建立了一个叫15班也差不多30人。这是目前为止的情况。
至于说开学以后,仍然保持一个竞赛班,还是把这两个班都弄到钱班,还没发生目前只是猜测,没有定论。总之现在竞赛选拔越来越早,从重庆这个氛围来说,很多五年级的娃都选拔了。但是你们要知道,竞赛的淘汰率是极高的,大家一定要清楚。每个学科其实最后代表学校去参赛的也就十来个人,而最后要代表重庆市去参加省队,能够拿牌也就20来个人,所以这是优中选优,最终你要走到那一步,淘汰率太高。
钱学森班我估计是在上岸一中各个分校的娃中又进行一个筛选,据说是每轮三个周末的学习以后进行选拔,再把前100个左右弄到本部进行早培。学一段时间可能就分流,分一部分就是周一到周六,可能30个左右就学初联。另外一部分周一到周五来学校上课直接脱产,小学就不去了。
然后对于另外的一些没进到竞赛的娃,2+4的通道始终存在,也就是初二期末考试结束以后的选拔。不过听说现在也有调整,用夏令营对本校和外校的学生同时进行选拔,也在初二的暑假。但是本校学生可能也不以这一次夏令营的选拔来定(推测)。
初中真正困难的课题就是家长要怎么学会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他不再是小学生了,真的会发生很多矛盾。良性互动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前提,不然谈学习和其他的东西,都是无本之木。中学是家长和孩子比较亲密的长期相处过程,大家都彼此好好珍惜。
1、上课教材是常规教材还是自编教材?压轴题讲的多吗?
——常规教材,但不按照教材的进度,比如说讲三角形,会把几个年级该讲的三角形就合到一起讲了。压轴题要讲,但是一般是评讲,就是考试以后的评讲,不是说直接给你上课讲好多压轴,因为压轴题非常花时间。讲那道题可能大半节课了,步骤非常多。
2、初一暑假应如何规划可助力升入本部?
——初一暑假可以学点物理,物理是初二的难点,数学也可以学一学。最终你只要维持在2+4走了以后的一中系前600的名次,就有能力进入本部。
3、老师对学生管的严吗?
——这个不一定,看老师的风格,因为一中并不是风格非常一致的学校,每个老师或者每个年级要求一些不不同,就看你遇到的老师。
4、三次大考是打等级吗?分别有哪些等级?
——其实等级不重要,A等就是考到分数的80%,比如就120分,或者是前30%。B就考到分数的70%,或者60%,C就是及格....但是这个东西其实不那么重要,不如有效分的概念重要,有效分就是初一就前600名,这个重要些。
5、实验班前十的孩子怎么规划初升高?
——皇一实验班前10基本上在前600以内,可以去争取高中更好的班型。当然也可以学快一点,看能不能去拼一下2+4,或者去考一考别的学校保个底,这种就看你们自己的一个规划。如果能一直保持在前十,上一中本部问题不太大。
6、外校想考一中怎么怎么复习?自主招生都是压轴题吗?
——确实都是压轴题,数学物理语文初试,复试考数学英语,语文还是高中的那种。
7、现在初二强基加培优一共多少人?
——我比较了解皇一,也向以前的家长打听过,比如说2022届2+4大概20多个,我们2023届30几个,2024届18个,也有波动。培优的话年级前110中皇一内部可以培优。
8、初一暑假以数学物理先修为主好,还是深挖压轴好?每次大考能获得孩子的排名情况吗?
——数学物理看你的情况,如果立志冲2+4可以学物理。其实先压轴题可以放一放,最重要的是前面要少错题,做题速度要快,这样你留足够的时间才能去做压轴题,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前面都错很多的话,压轴题做对了也没有用。大考排名情况有可能老师会说,另外一个途径就是看进入培优没。
9、一中本部平行班和分校火箭班怎么选?
——有些人确实认为火箭班更受重视,而且有很多超过的一中平行班。其实火箭班那几个最好的也不一定比本部平行班差,一中平行班也就十来个可能考上中等985。分校火箭班有可能会超过这个,看你怎么看。
10、一中的分校高中录取政策是怎么样?有提前签约吗?一中统一录取吗?
——年级前1000名能读分校高中。签不到本部就可以签分校高中,是统一拉通排名的签约。
11、皇一老师全部返回一中了,是真的吗?
——如果全部返回一中了,那老师哪来的呀?我可以这样讲,我们2023届毕业以后就是现在的初2026届,有名联调过来也有一实调过来的老师。当然也有调走的,这只是体系内的正常流动。现在皇一可能顶级生源,牛蛙变少了,但师资并没有明显变动,好班师资完全有保障,我们以前的老师也没走,不可能全部返回一中了。
12、要达到有效分,数学一般要考多少呢?
——这个取决于那次考试的难度,并不是说每次都必须上140,有时候老师出的特别难。可能140都难寻踪迹,这个就看当时题目的难度。
写在最后:那我想说另外一个概念,如果你想判断娃初一是不是很牛,可以看看语数外三科总分加起来能否超400分,或接近400。这基本上能衡量出能不能进一系前300,以及将来能否进高中的好班指标(初一可以这样看),初二初三难度增加,上400分的人少。
警告:本站信息禁止任何AI大模型采集使用,如把本站做信息源请联系管理员授权。 如复制,使用,转发本站信息,请注明:来自郑州上学网:www.zzshangxue.cn